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FPGA之家动态 >

FPGA设计心得(9)基于DDS IP核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设计

时间:2024-08-08      来源:网络搜集 关于我们 0

设计要求

IP核配置

定制输出数据位宽

定制相位位宽(或频率分辨率)

输出频率

输出正余弦选择以及数据格式

其他设置

电路设计

行为仿真

写在前面

数据手册[1]博客首页[2]花了几个小时写了这篇博客,不得不说的是了解的还是皮毛而已,但尽力写的详细点,这比较适合新手,老手可以忽略繁琐的部分。注:学习交流使用!

正文

本文来自于一个CSDN博友的求助,由于我以前也没做过,因此抽了点时间,参考数据手册PG141以及各大互联网资源,简单写了下这篇博文,仅供参考 。

设计要求

生成4种基本波形,例如正弦波,方波等,波形形状和参数自定;输出4中基本波形的任意叠加结果,供16种波形可供选择;

虽然要求这么多,但本篇博文仅仅提供基础操作,其他的可以自行实现。

IP核配置

定制输出数据位宽

这里的输出数据指的是输出的波形数据,其位宽相关参数介绍如下:

可见,输出数据宽度和SFDR以及Noise Shaping有关,你可先不必知道Noise Shaping和SFDR是什么?只需要暂时知道在IP核定制时需要选择即可,如果Noise Shaping选择了None and Dithering,则输出数据宽度为:如果为Taylor:而Spurious Free Dynamic Range (SFDR)翻译为无杂散动态范围,和输出数据宽度以内部总线宽度以及各种实现策略有关;假设我需求的数据宽度为10位,Noise Shaping选为None,则SFDR为60,输入IP定制页面:查看输出是否为10bit:

定制相位位宽(或频率分辨率)

根据数据手册对频率分辨率的描述:

频率分辨率:以赫兹为单位指定,指定最小频率分辨率,用于确定相位累加器使用的相位宽度及其相关的相位增量(PINC)和相位偏移(POFF)值。较小的值可提供较高的频率分辨率,并且需要较大的累加器。较大的值会减少硬件资源。根据噪声整形的选择,可以增加相位宽度,并且频率分辨率高于指定的分辨率。对于光栅化模式(rasterized mode),频率分辨率由系统时钟、通道数和所选模数固定。从这段描述,我们得出信息,频率分辨率可以用来控制相位位宽。如果操作模式选择标准模式,如下IP 核定制页面:

频率分辨率可以这样计算:

我们先给定需求的相位宽度,又已知系统频率值,根据公式就可以算出频率分辨率;将频率分辨率代入IP核定制页面,即可自动得到相位宽度。其实从上式也可以直接推出相位宽度:本例我们的系统频率为100MHz,如果想要相位宽度为16位,则频率 分辨率为:

在IP核定制页面,如下图,我们输入频率分辨率的值:查看相位宽度为16位:

上面选择的是标准模式,如果选择另一种模式呢?Rasterized Mode of Operation:光栅化操作模式;我们可以根据下面公式得到频率分辨率,但和相位宽度没有直接关系,为了知识完整性,简介如下:

在IP核定制页面提现如下:

输出频率

本示例选择的是单通道,也即通道数为1,因此输出频率也只能选择一个:输出频率值也不是随便选择的,而是有其范围的,例如我输入105MHz,则通过不了:提示超出范围,范围为(0,100).

输出正余弦选择以及数据格式

可以在IP核定制页面选择输出正弦还是余弦还或者是都输出:本示例选择输出正余弦,由于输出采用的是axi总线,因此输出数据位于M_AXIS_DATA_TDATA中,那么正余弦输出结果是如何组合成M_AXIS_DATA_TDATA的呢?

数据手册给出解释:

输出DATA通道TDATA结构将正弦和余弦输出字段符号扩展到下一个字节边界,然后以最低有效部分的余弦进行连接,以创建m_axis_data_tdata。如果仅选择正弦或余弦之一,则将其符号扩展并放入m_axis_data_tdata的最低有效部分。

下图显示了这三种配置的TDATA的内部结构。正交输出,仅余弦和仅正弦。例如,在图中显示了11位输出,符号扩展到16位。<<<表示符号扩展名: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,由于存在扩展符号位的关系,我们可以提取低一半的数据为COS,高一半的数据未SIN。

其他设置

有了上面的定制参数,输出波形是没有问题了,至于其他的定制参数,本文选择默认: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点击OK,等待IP核定制完成。

电路设计

本示例设计十分简单,就是单纯例化下IP核:复制例化模板:给出设计文件:

`timescale 1ns / 1ps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 Company: // Engineer: Reborn Lee// Module Name: waveform_gen// Additional Comments:// 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`timescale 1ns / 1ps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 Company: // Engineer: Reborn Lee// Module Name: waveform_gen// Additional Comments:// 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module waveform_gen( input i_clk, output o_data_valid, output [31 : 0] o_data, output o_phase_valid, output [15 : 0] o_phase );dds_compiler_0 inst_dds ( .aclk(i_clk), // input wire aclk .m_axis_data_tvalid(o_data_valid), // output wire m_axis_data_tvalid .m_axis_data_tdata(o_data), // output wire [31 : 0] m_axis_data_tdata .m_axis_phase_tvalid(o_phase_valid), // output wire m_axis_phase_tvalid .m_axis_phase_tdata(o_phase) // output wire [15 : 0] m_axis_phase_tdata);endmodule

行为仿真

仿真程序也仅仅例化设计文件,设计下系统频率即可:

`timescale 1ns / 1ps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 Company: // Engineer: Reborn Lee// Create Date: 2020/06/03 17:25:26// Module Name: waveform_gen_tb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module waveform_gen_tb( ); reg clk; wire o_data_valid; wire [15 : 0] o_data; wire o_phase_valid; wire [31 : 0] o_phase; initial begin clk = 0; forever begin # 5 clk = ~clk; end end waveform_gen inst_waveform_gen ( .i_clk (clk), .o_data_valid (o_data_valid), .o_data (o_data), .o_phase_valid (o_phase_valid), .o_phase (o_phase) );endmodule

执行行为仿真:注意,仿真时间可以在此确定:仿真波形:正余弦拆开:

选择高16位作为sin。下面选择有符号数显示:同时选择模拟显示:之后你会发现正余弦显示波形相对于整体太平坦,以致于看起来像是直线,这是因为显示范围太大了导致的:改下显示的坐标幅度范围:显示正常了。

就这样吧,提供了基本操作,更多的原理以及实现,举一反三吧!

参考资料

参考资料1[3]参考资料2[4]参考资料3[5]

交个朋友

FPGA/IC技术交流2020[6]

参考资料

[1]

数据手册: https://www.xilinx.com/support/documentation/ip_documentation/dds_compiler/v6_0/pg141-dds-compiler.pdf

[2]

博客首页: https://blog.csdn.net/Reborn_Lee

[3]

参考资料1: https://www.xilinx.com/support/documentation/ip_documentation/dds_compiler/v6_0/pg141-dds-compiler.pdf

[4]

参考资料2: https://blog.csdn.net/u013215852/article/details/91042672

[5]

参考资料3: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yfwblog/p/4515375.html

[6]

FPGA/IC技术交流2020: https://blog.csdn.net/Reborn_Lee/article/details/105844330


注明:本内容来源网络,不用于商业使用,禁止转载,如有侵权,请来信到邮箱:429562386ⓐqq.com 或联系本站客服处理,感谢配合!

用户登陆

    未注册用户登录后会自动为您创建账号

提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