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FPGA之家动态 >

FPGA工程师的项目逻辑思维

时间:2024-07-19      来源:网络搜集 关于我们 0

自从Kevin发布《轻松设计SDRAM控制器》这套视频教程后,加入QQ交流群的朋友越来越多,群内成员问的问题也越来越五花八门。。。,其中很多问题都是非常低级并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。

为了尽量的减少大家在低级问题上走很多弯路,Kevin在这分享自己在项目中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,希望在大家学习FPGA的道路上能有所帮助。

1

Kevin一直认为学习FPGA的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是比其他人要强很多的。在很多求职网站上都可以看到FPGA相关行业的招聘信息可能会有这样的一条工作职责:负责项目的逻辑设计。

在业内,FPGA工程师也被称为逻辑工程师,而FPGA工程师写的Verilog代码也被称为逻辑代码。

上述信息均表明,FPGA工程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是极强的。

2

FPGA工程师遇到问题一般都是会非常淡定的去分析问题的原因,而不是看到项目出现了某个问题就像个无头苍蝇到处乱改代码,改完之后再试,试了不行再改,在“改了又试,试了又改”这条路上纠缠不清。如果进入到这种模式,那只能说明这完全不是一个称职的FPGA工程师。

不过很不幸,在很多初学者学习FPGA的时候,往往会进入到“改了又试,试了又改”这种死循环的状态中。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,就是缺乏深度思考

深度思考,往往比努力修改代码重要,修改代码是要在经过深度思考的前提下进行的。

那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呢?

第一点,需要仔细观察问题的现象。每一个错误的现象都不是凭空出现的,而出现了问题之后,就必须要对错误的现象进行观察。

第二点,仔细观察现象之后,接着就需要进行深度分析了。在分析的过程中,一定要对涉及到此问题的所有因素进行排查。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要怀疑一切与此相关、可能造成该错误现象的条件。

第三点,虽然是怀疑一切可能会触发此错误现象的因素,但也需要进行一个预排查的过程。就是说,需要先排除一些经过逻辑推理后能确定不会造成出现问题的因素。

第四点,排查了部分因素之后,那就需要多剩下的不能确定的因素进行试验,在有试验结果或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,分析什么呢?分析实验结果,如果改了代码的某个地方,问题一下子解决了,那肯定就说明这一因素一定是会造成问题的。如果不是这个因素,那就再继续做实验,做完试验后在继续分析,直到找到真正能产生问题的那个错误为止。

3

Kevin这段时间做的一个项目,在常温下产品能稳定工作,在低温(-40℃)下偏偏不能正常工作。

对于这一点,整个项目组的人员认为的问题的因素很多:

第一,怀疑逻辑代码有问题;

第二,低温下FPGA的参考时钟失锁,不够稳定;

第三,所选FPGA的型号的工作温度达不到-40摄氏度,也就是在低温下FPGA挂掉了;

。。。。。。。

当然,项目组认为会引起该问题的因素还有很多,Kevin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
Kevin举这个例子的目的,就是告诉大家,遇到问题,一定要深度分析会引发该问题的所有因素。。。。

限于时间与篇幅的原因,Kevin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。

如有其它问题想和Kevin讨论,可以加Kevin的个人微信号共同交流。

特别提醒#1

《轻松设计SDRAM控制器》视频教程目前已发布到第七讲,就目前已发布的课程内容,已包含了SDRAM控制器的所有模块(初始化、刷新、写操作和读操作),Kevin会继续在后边的几讲内容中把串口和SDRAM控制器进行整合,实现第一讲中为大家演示的项目。

免费学习FPGA项目,关注【开源骚客】


注明:本内容来源网络,不用于商业使用,禁止转载,如有侵权,请来信到邮箱:429562386ⓐqq.com 或联系本站客服处理,感谢配合!

用户登陆

    未注册用户登录后会自动为您创建账号

提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