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10-19 来源:FPGA_UCY 关于我们 0
在全球 FPGA 市场由欧美巨头主导的格局下,安路科技、复旦微电、紫光国微等 A 股公司正以高强度研发投入撕开国产替代缺口。但研发与盈利的天平始终摇摆:2025 年上半年安路科技 77.84% 的研发营收占比创下行业最高值,复旦微电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,紫光国微则在多元业务中艰难平衡。三家企业反映出中国 FPGA 企业在技术突围与生存压力间的两难抉择。
研发投入:越追越远的 " 军备竞赛 "
FPGA 行业 " 硬件 + 软件 " 的双重技术壁垒,决定了研发投入的刚性特征。国内企业既要攻克芯片架构、高速接口等硬件难题,还需自主开发堪比芯片难度的 EDA 工具链,研发投入强度远超普通半导体领域。
安路科技的投入力度巨幅增大。2023 年行业下行周期中,公司研发费用逆势增长 15.82% 至 3.84 亿元,占营收比例飙升至 54.82%;2024 年即便营收同比下降 6.99% 至 6.52 亿元,研发投入仍维持 3.64 亿元,占比微升至 55.77%;2025 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突破 77.84%。这种 "all in" 策略换来了 482 项累计知识产权,其中发明专利 280 项。
复旦微电则保持稳健投入节奏。2023 年研发费用 11.90 亿元,占营收比例 33.64%;2024 年研发投入 10.31 亿元,虽金额略有下降,但配合营收 35.90 亿元的微弱增长,形成持续技术迭代能力,其 1xnm FinFET 制程 FPGA 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;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 5.33 亿元,占营收比例 28.99%,支撑 FPGA 业务收入达 6.81 亿元,占总营收 36.98%。
紫光国微凭借多元业务分摊压力,研发投入更为均衡。2024 年公司整体研发投入 12.86 亿元,占营收 23.33%,其中 FPGA 所在的特种集成电路板块贡献 48.21% 营收,毛利率高达 71.12%。尽管未单独披露 FPGA 业务研发占比,但从其 " 十亿门级 FPGA 产品填补国产空白 " 的技术突破来看,核心板块投入强度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盈利困境:投入与产出的 " 时间差陷阱 "
FPGA 技术转化周期长达 3-5 年,且需跨越 " 研发 - 量产 - 市场验证 " 多重关卡,高研发投入往往伴随短期盈利承压,形成典型的 " 时间差陷阱 "。
安路科技此前经营业绩不够理想,转机在 2025 年二季度显现:随着下游需求复苏,公司营收环比增长近四成,新客户数量和新产品导入项目同步增加,工业控制、网络通信领域的份额提升开始对冲研发成本压力。这种 " 先投入后产出 " 的轨迹,成为后发企业突围的必经之路。
复旦微电的盈利困境体现在 " 规模增而利润降 " 的矛盾中。2024 年公司营收增长 1.51% 至 35.90 亿元,但净利润同比下降 20.43% 至 5.73 亿元;2025 年上半年营收续增 2.49%,净利润降幅却扩大至 44.38%,仅为 1.94 亿元。FPGA 业务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:该板块收入占比升至 36.98%,但市场竞争导致价格承压,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80% 以上降至 2024 年的 75.55%,同比下降 8.65 个百分点。尽管公司在 1xnm 先进制程 FPGA 研发上取得突破,但量产前的研发摊销与既有产品毛利下滑形成双重挤压,导致 " 投入换增长、增长不增收 " 的困境。
紫光国微凭借业务多元化实现了相对稳健的盈利表现,但 FPGA 板块的盈利压力仍隐现。2025 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4.39% 至 6.53 亿元,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同比增长 18.09%,成为核心支撑。但细分数据显示压力犹存: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 2.39 个百分点至 55.56%,部分源于 FPGA 所在的特种集成电路板块面临降价压力。聚焦 FPGA 板块来看,其研发投入对应的盈利转化效率仍低于国际巨头—— Lattice 2024 年净利润率达 12%,而紫光国微即便在高毛利的特种电路板块,也尚未达到这一水平。
行业透视:在阵痛中等待拐点
三家企业的两难困境,本质上是中国 FPGA 产业追赶阶段的必然阵痛。2024 年中国 FPGA 市场规模达 28 亿美元,占全球 33%,但国产化率仅 15%。要突破欧美巨头在高端市场的垄断,高研发投入是唯一路径。
从长期看,研发投入已显现技术突围成效:安路科技累计申请知识产权 482 项,28nm 产品在通信领域实现替代;复旦微电突破十亿门级 FPGA 技术,1xnm 产品进入试产;紫光国微 FPGA 在军工领域实现稳定供货,形成差异化优势。这些技术突破正推动国产 FPGA 在中低端市场的替代速度加快,2024 年国内 28nm 工艺 FPGA 毛利率已达 50-58%,接近中端市场国际水平。
2025 年以来的市场信号已显积极:全球 FPGA 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突破 150 亿美元,AI 边缘计算、汽车电子等新兴场景正打开需求空间。对于 A 股企业而言,当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优势转化为 20% 以上的国产化率份额,当 1xnm 先进制程产品实现规模量产,研发与盈利的天平或将迎来根本性倾斜。在此之前,这场 " 烧钱换未来 " 的突围战,仍需在两难中坚定前行。
下一篇:FPGA是什么